Facebook是如何击败Mixi取得日本社交市场的?

来源:知乎 作者:唐先智 在2010年初的时候,和GREE创业团队成员之一的学弟一起吃饭时聊过Facebook进入日本的事情。他当时的想法是Facebook很难在日本成功,原因第一是实名制,第二是使用者界面的规划/用色都不符合日本用户的习惯。这也是当时我身边大多数同行业的朋友们的想法。可是一年之后,Facebook在日本就开始了急速的成长,进入2012年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认为Facebook超过Mixi已经是迟早的事了。 为什么Facebook有这么让人(而且是专业人士)跌破眼镜的表现?让我们先看看一些数字。 下面的资料是来自这个网站:取自日本Neilsen Netview发表的2012年11月的资料。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数字都只是PC的资料,不包含Smart Phone以及Feature Phone的Mobile上的数字。在日本,Mobile的数字要比PC高得多(按照Mixi公佈的数字,PC的Access只有Mobile的13.7%)。但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趋势及用户的构成,PC和Mobile的事我们先放一边。

访问人数的推移。Facebook遥遥领先。不过Facebook在PC上的用户比例本来就比Mixi高。 

可是我们可以看到,在网站上的总停留时间Facebook也超过了Mixi。而且Mixi不断下降(表示活跃的用户越来越少)。 

这是男女比例。Facebook男性居多,Mixi则是各个网站中女性比例最高的。 

职业分布。Facebook的上班族多于Mixi,而Mixi的主妇比例是最高的。这解释了上面男女分布比例的原因。 下面的资料来自这个网站是一个在2012年7月进行的网络调查。

这是有在使用SNS的男性,根据各年龄层使用服务的分布图。在30岁之前,Mixi还可以和Facebook拼一拼,35岁之后则是Facebook完胜。 

下面是女性的年龄分布。果然Mixi在女生中间的使用者多了很多,但年龄越高,Facebook领先的幅度越大的趋势还是没变。 还有一些零碎的东西,就不花时间全部贴出来了……直接说结论吧。 Facebook在日本,是一个以上班族(男性比例本来就高)为主,在成年人中普及,集中在都会区的社交网站。 这和我的体验相符合。我的Facebook朋友超过300人,(因为我年纪的关系)朋友大多是上班族,其中越是居住在都会区的朋友活跃度越高,毕业后回乡下的朋友大多很晚才进Facebook,而且朋友不多,活跃度也低。在上班族之间,甚至跳过Email直接用Facebook Message联络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当然,这和我周围的朋友大多在IT业界工作也有很大的塬因)。 那,为什么Facebook可以获得这样的成功呢? 第一波,应该是在日本的外国人,在国外住过的日本人,和外国人有工作关系的日本人开始的。我自己在2009年因为台湾的朋友介绍加入Facebook,立刻觉得对我这种每个月到处飞,朋友分散在各国的人来说,这个可以轻易的联繫朋友关系的平台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宝物。不但自己马上成为重度用户,也不停的推荐身边的朋友加入。最早的100万用户,和我一样的傢伙肯定很多。 第二波,是电影社交网络在日本的上映。Social Network在日本是2011年1月上映的,我们看看2011年的数字:

从一月开始飙升,翻了一倍有余。 这种Off Line的宣传是对于高年龄层极为有效的推广方式。Facebook藉着电影攻下了其他社交网站一直拿不下来的成年人市场。 第三波,是新鲜人就职市场。 许多外籍公司的上班族使用Facebook,各种媒体开始报导Facebook,也有许多(赶时髦?)的公司开设Facebook专页之后,突然学生们觉得有一个Facebook帐号有益于给予面试官/人事部一个良好的印象。大约在2011年秋季开始,许多开始就职活动的学生们纷纷加入Facebook,而让Facebook的用户开始往年轻人拓展。 到此,Facebook在全年龄层的优势已定。 最后的临门一脚是智慧型手机的普及。 2011年后半开始,日本各大运营商都全力推广智慧型手机。在Feature Phone上无所发挥的Facebook,和智慧型手机的功能有着极佳的配合度(照片分享,Check-in等)。在Mobile才是王道的日本市场,这无疑是给Facebook的普及準备好了一个上等的环境。相对起来,Mixi的功能几乎没有考虑Mobile上的应用(大家只是透过手机在Mixi上的网页交流而已),开始想学时间也迟了。 而当初大家对于Facebook的疑惑,结果完全不是问题。 实名制: Facebook走的本来就不是日本传统社交网站的路线,不重视「兴趣相投,但彼此不认识」这种同好会关系的发展。Facebook在日本一开始就从上班族的社交圈展开,附着在工作关系之上,实名不但理所当然,更利于这种网络发展。 使用者界面:呃,应该说是日本用户事实上没那么挑剔吗……。反正大家习惯了就都不成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