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说的是有问题的,首先,X86指令集虽然较RISC指令集执行效率差,但二者根本不在一个比较的平台上,就好比世界上最大的超级计算机也不能运行Windows 95一样,两者的兼容是有问题的。再者,X86架构也并非不可以提升频率,当年Intel的P4处理器在65nm的架构上已经具有突破4GHZ的能力了,倘若到如今的32nm架构,突破6G也不是难事,因此这个根本不能比较。再者,X86架构处理器的市场利润根本不小,Core i7处理器刚上市的时候售价多少?利润起码是百分之百的利润,IBM自己的Z处理器又能有多少利润?所以这些根本不是问题的本质。
事实上,IBM放弃X86架构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走错了发展道路。当年IBM想拓展PC事业,于是瞄上了OS/2系统,试图抛弃微软的DOS和Windows系统,而OS/2系统是为RISC指令集的处理器开发的,这种指令集的处理器对原有的X86架构兼容性极差,这直接导致IBM的机器慢慢后继无人,连操作系统也慢慢与时代脱节。等到后来IBM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Intel已经垄断了X86的专利权了,IBM也没法再分一杯羹了。
而现在X86架构英特尔是申请了专利的,AMD原来只是英特尔的兼容代工厂,到了586时代,英特尔为了收回X86的架构,还把AMD告上了法庭,直接导致AMD的K5系列处理器折戟沉沙,但是后来AMD胜诉了,所以也获得了继续在X86架构上开发处理器的权利。类似经历的还有VIA的C3处理器(本源是Cyrix公司的处理器,当年也和Intel打过官司)。
现如今,X86处理器肯定是当仁不让的主流,连苹果这样的大公司都把处理器换成了Intel的Core Duo系列,可见X86处理器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当然,当年如果IBM推崇的RISC架构处理器兼容性稍微好那么一点点,那么如今鹿死谁手,恐怕还要再重来吧,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您,呵呵
由IBM公司生产的笔记本电脑简称为“IBM笔记本”。
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911年创立于美国,主要产品从商用打字机、文字处理机、发展到电子计算机和相关服务。属于全球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的公司,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亏损啊! IBM只注重技术开发 不注重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所以才被个人用户抛弃了 结果卖给联想以后又把新技术应用这一块丢掉了 这一块以后算是完了
1981年8月12日,IBM 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5150,这标志着个人电脑真正走进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当时该个人计算机,售价2880美元。第一台 IBMPC 采用 Intel 4.77M 的 8088 芯片,仅 64K 内存;采用低分辨率单色或彩色显示器;有可选的盒式磁带驱动器;两个 160KB 单面软盘驱动器。并配置了微软公司的 MS-DOS 操作系统软件。该产品特点是包含多项创新、荧幕每列能显示80个字元、拥有大小写字元的键盘、可扩充的记忆体、零件可向其他厂商采购、其他的个人电脑制造商可以依照 IBM 的标准生产 IBM 的相容机种电脑,称为“clones”等。
5150的设计抛弃了繁文缛节,脱离了 IBM 正常的工作流程,这是为了对抗当时已经红透半边天的 Apple II(Apple II 是第一个带有彩色图形的个人计算机,售价为1300美元,1977年6月启售,处理器为1MHz,内存4KB)。IBM 5150一面市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上市仅一个月其订单数已达24万台。
由于5150,IBM 品牌开始跨越专业领域,“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大众所熟知。从此,IBM PC 成为高端、价高以及信赖的代名词。
2018年的7月18日,英特尔迎来了五十岁生日。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仍“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值此之际,谨以此文作为英特尔的生日献礼,也让我们来回顾这位巨头这五十年走过的路。
1965年一个叫戈登·摩尔的美国人提出一个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也就是说,固定金额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增加一倍以上。这个定律被人们称为 “摩尔定律”。也就是它在一直推动者英特尔的发展。
1960'S
1965年,戈登·摩尔提出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其实从摩尔定律被理解那一刻起,人们就在预测它失效的那一天,还好英特尔的工程师每一次都很争气。
大合照
1968年,戈登·摩尔(前排右一)联合罗伯特·诺伊斯(前排左一)以及他们的第一个员工安迪·格鲁夫(二排右一),英特尔在加利福尼亚州成立。
1969年,英特尔公司雇佣了106名员工,开始了在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的米德菲尔德路365号的运营。在成立初期,英特尔曾经同时追求三种技术:双极存储器,技术较为成熟,但很难再进行开发;硅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存储器,这是一款能引发行业革命的产品,但英特尔需要当第一个吃螃蟹的那个人;多芯片存储器,即用4个小内存芯片连接在一起,这款产品质量问题不容乐观,但是便宜。
1969年4月,英特尔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产品,3101静态随机存储存取器,证实了英特尔在改造成熟工艺方面的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1101为英特尔开辟了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它是英特尔全新制作流程能力的证明。
1970'S
七十年代英特尔的收入开始大幅增长,各分公司开始成立,人员编制不断扩大,产品系列开始丰富,英特尔在全球的知名度开始提升。
新总部大楼
1970年4月21日,英特尔开始启动位于圣克拉拉的新总部建设。据说此处原来是一片梨园,英特尔的员工时常来此处摘梨。
busicom141-pf桌面计算器
这是busicom141-pf桌面计算器,1970年英特尔将第一款微型处理器4004的所有权卖给了日本公司busicom,之后英特尔又以6万美元购回4004的所有权。
1971年英特尔研发出了可擦出可编程存储器,英特尔工厂的无尘室开始出现兔子服,现在是每一家电子工厂都必不可少的。
英特尔兔子服
1974年4月发布了英特尔8080,它是一枚8单元处理器,每秒运算高达29万次。
1978年6月发布了8086,是全球首款16位处理器,自此英特尔的X86架构问世,可以说是现代计算机的基石。
在2018年的6月份,英特尔曾推出限量版的第八代i7-8086k处理器,以此致敬问世四十周年的8086。
1980'S
1982年,英特尔发布了一款新型处理器,性能高于市面上的16位处理器3倍有余,即80286,它是英特尔第一款具有完全兼容性的处理器,它可以运行所有针对前代处理器编写的软件。截止到1988年底,全球基于80826处理器的个人计算机就达到了1500万台。
80826
1985年英特尔开始进入中国,业务范围覆盖了前沿技术研究、产品技术研发、产业生态链合作、客户服务、企业社会责任等等。
1989年发布了第一款片上数学协处理器的微处理器。
1990'S
九十年代,英特尔的业务开始集中,主要为计算机开发微星处理器,在90年代后期开始向其他领域拓展,主要是服务器、网络和通信产品,包括采用了英特尔硅片构建策略的无线技术,在硅片设计制造和市场营销方面处于世界级领先地位,为每个细分市场提供一流产品。
1992年推出奔腾处理器。
1997年1月,英特尔正式对外推出了采用MMX™技术的奔腾处理器,1998年成立英特尔中国研究院,英特尔研究院的主攻方向有:人工智能算法,自主系统平台和智能基础设施。
2000'S
全球市场出现变革,开始向数字化过渡,英特尔开始优化运营,为互联网基础设施、计算和通信产业以及高端细分市场提供构件,在此过程中,个人计算扩展到了所有类型的电子设备,无线移动技术改变了英特尔和整个行业。
2000年,推出奔腾®4处理器,可以实现渲染逼真的3D图像以及高清视频,2001年英特尔安腾处理器问世,主要是针对强大的工程工作站和互联网服务器而设计。
2003年3月发布了发布了英特尔®迅驰®处理器技术。同年,英特尔成都芯片封装测试厂奠基,与2016年开始正式投产,英特尔成都工厂现已成为英特尔全球重要的生产引擎和移动产品首发试制基地。
2005年,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在上海成立,具备产品的研发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研发方向包括数据中心研发、软件与服务研发、新存储技术解决方案、客户平台研发等等。
2007年英特尔发布了45纳米工艺技术,以一种具有高K特性的新材料作为栅极电解质,采用一种新型金属材料作为晶体管的栅极,极大地减少了晶体管的漏电量,大幅提高了处理器的性能,可以说使摩尔定律得到了进一步延伸。
2010'S
英特尔一直持续引领未来的计算创新,人工智能、5G、自动驾驶、物联网量子计算等等。作为一家以数据为中心的公司,不断推出技术创新,以领先的数据奠定数据未来的创新基石。
2010年,英特尔正式发布了基于全新32纳米制程的英特尔®酷睿™i3 i5 i7处理器。同年大连芯片厂Fab68开始投产这是英特尔的全球首个存储器芯片厂,大连芯片厂生产的第一款拳头产品是英特尔的第一代3D NAND芯片,2015年在此建立了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基地。
Nervana神经网络处理器
2017年,正式发布至强®可拓展处理器,为多云战略提供坚实基础,为数据分析、高性能计算网络转型等各类创新赋能,加速数据中心现代化,助力数字化转型。8月,推出全新的视觉处理单元,进一步完善了英特尔端到端的人工智能产品组合,这是业界首款带有专用神经计算引擎的系统级芯片,可在前端应用中实现硬件加速。10月,宣布即将推出Nervana神经网络处理器,这是业内第一个面向神经网络处理的芯片,它将带来计算革命,利用这一技术,各企业能够开发全新的人工智能应用,实现业务变革。
Tangle lake
2018年1月,英特尔交付了首个49量子位超导量子测试芯片“Tangle lake”,5月在中国成立智能网联汽车大学合作研究中心,面向自动驾驶展开深入研究,与清华大学,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为中国的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结尾
在过去的50年里,英特尔的成就我们都看在眼里,虽然它错过了一些很好的机遇,但它绝对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希望在以后的发展之路上即使荆棘遍布,英特尔也能砥砺前行,造福社会。
关键这里的IBM指的什么,是指的已经被收过去的PC事业部生产的Thinkpad电脑(第一种情况)还是指现在的IBM公司(第二种情况),那就分别讨论吧:
1、第一种情况:联想自收购IBM PC事业部后后,目前还是保持了他的相对独立性,除了联想自己弄出来的E系列之类的四不像,以前的系列相对来说还在继续维持和迭代,也有X1 Carbon这样的亮眼之作,但纵观Thinkpad这条产品线是对不起人们对他的期待的,更不要说前几年国行版高价低配的情况,随着这两年华为小米等新玩家的搅局,联想明显比以前上心多了,小新系列竞争力很强,游戏本也较有诚意,Thinkpad系列的国行在定价和配置也比以前良心了些,至于这个系列会不会改名,取决于联想的产品线规划,目前看来暂时不会去动,毕竟Thinkpad多年来树立的口碑和品牌还是比较牢固的,很多人说起商务笔记本,会说Thinkpad、戴尔XPS,这里的Thinkpad是不加联想前缀的。
2、第二种情况:尼玛你是脑残?
IBM剥离PC业务是因为严重亏损。IBM作为IT界的常青树,而且IBM一百多年来一直都是走在时代的前列,在IBM进入PC等硬件业务时,没有竞争,IBM可以赚取不少的利润,当进入行业的品牌多了,PC端的业务逐步亏损,而且见不到好转的可能,所以IBM决定甩掉不挣钱的业务。专心发展高科技业务。
IBM主要生产计算机相关硬件设备并提供有关配套信息技术服务。
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总公司在纽约州阿蒙克市。1924年托马斯·沃森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拥有全球雇员 30多万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IBM业务范围
BM在个人电脑(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为瞩目。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PC)标准,至今仍被不断的沿用和发展。2004年,IBM将个人电脑业务出售给中国电脑厂商联想集团。
IBM还在大型机,超级计算机(主要代表有深蓝、蓝色基因和Watson),UNIX,服务器方面领先业界。
软件方面,IBM软件集团(Software
Group)分为软件行业解决方案以及中间件产品,包括业务分析软件(Cognos、SPSS)、企业内容管理软件、信息管理软件(DB2、Infomix、InforSphere)、ICS协作(包括Lotus等)、Rational软件(软件生命周期管理)、Tivoli软件(整合服务管理)、WebSphere软件(业务整合与优化)、System
z软件。
IBM在材料、化学、物理等科学领域也有很深造诣。硬盘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铜布线技术,原子蚀刻技术都是IBM研究院发明。
IBM业绩
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全年净收入为166亿美元,比2011年的159亿美元增长了5%。运营(非GAAP)净收入为176亿美元,比2011年的163亿美元增长了8%。
IBMPC5150。
1981年8月12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全球计算机产业来说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IBM公司正式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个人计算机——IBM PC,该机采用主频4.77MHz的Intel 8088微处理器,运行微软公司专门为IBM PC开发的MS-DOS操作系统。
IBM PC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首创了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的概念,并为PC制订了全球通用的工业标准。
直到今天,“IBM PC及其兼容机”始终是PC工业标准的代名词。为促使PC产业的健康发展,IBM对所有厂商开放PC工业标准,从而使得这一产业迅速地发展成为20世纪80年代的主导性产业,并造就了Compaq等一大批IBM PC“兼容机”制造厂商。PC产业由此诞生。